回眸幾十年來的研制PAN基碳纖維的歷程,我國從無到有,從小到大,取得了許多成績,并為國家提供了急需的新材料,初步形成了我國碳纖維工業(yè)的雛形。但是,我們與國外先進水平相比較,差距很大。差距之一我國的PAN原絲質最沒有真正過關,低性能原絲不僅生產不出高質量碳纖維,而且也影響到批量生產。

(圖示:碳纖維軟板)
如果說20世紀70年代,國產碳纖維質量比國外差,但差距不是十分大,80年代使差距愈來愈大。近年來,國外碳纖維質最得到大幅度提高,并進入大批量生產階段,而國內在80年代、90年代和21世紀初直到今天,仍在攻堅原絲質量和批量生產技術。究其原因,還是國產PAN原絲質量還沒有真正過關,原絲質量仍是制約我國碳纖維發(fā)展的瓶頤。同時,忽視了關鍵設備的研制,設備滿足不了工藝條件的要求。工藝拖著設備走,影響到整體前進的步伐。直到今天,先進設備還引不進來,還得靠國人的努力。
當前,我國研制碳纖維的條件要比過去好得多。這些條件是:①經過漫長的研制歷程,對核心技術和關鍵設備的認識比過去深得多,技術攻關的針對性更強,效果更好。因此,碳纖維的研發(fā)取得了長足進步。②國內市場對碳纖維的需求量與日俱增,年用量已達數千噸,但95%靠進口碳纖維國產化已是勢在必行;③經過改革開放,國力大增,對碳纖維的支持力度大幅度提高,再加上有實力的民背企業(yè)介入,研制經費得到大大改善。這也就是說,產業(yè)化已不是經費問題,而是技術的成熟程度和可靠性。
在國家的大力支持和有實力企業(yè)的參與下,近年來我國碳纖維事業(yè)取得了長足進展。T300產業(yè)化正在進行,T700的研制取得了實質性進展,T800也開始研制,但是,T300級碳纖維滿足不了國內市場的需求,需要研制性能更好的T700和T800H,因而我國在“十五”期間就開始了T700的研制工作,目前已經開始研制T800,石且纖維也在研制之列。這些計劃的完成將改變我國碳纖維品種單一的被動局面,將形成系列產品。>>>延伸閱讀:
國產碳纖維材料有什么缺點不足